当前位置:

满目皆辉煌 处处系民生

时间:2016-12-30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  分类:巢湖花店

  • 正文

  十年合肥大建设,满目皆辉煌,处处系民生!

  回眸十年大建设巨变,奏响的是一曲曲掷地有声、澎湃的史诗!

  大建设成就了合肥,改善了民生,也为合肥赢得了声誉。

  1

  城市长大

  由“环城”“临江”

  由合肥人民广场出发,沿宽阔的徽州大道向南仅20分钟,一群又一群挺拔的高楼、一条又一条齐整的道,一片又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色立即扑面而来,滨湖新区正以惊人的“滨湖速度”,揽巢湖入怀承载合肥几代人的梦想,推动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、组团式转变,由“环城”向“滨湖”、“临江”转变。

  从金寨高架桥开建到地铁3号线的开建,悄然之间,合肥大建设已经步入了第十个年头,在一曲又一曲的城建咏叹调中,如今合肥社会似乎已经习惯了身边的机器轰鸣声和彻夜的工地灯光。

  九大高架桥腾空而起,与一环、二环和中环三大环形网以及一批重要主次干道有序衔接,构建起合肥城区强劲跃动的交通大动脉,合肥城市网由过去的“环形加放射”升格为“三环七射加方格网”。

  曾经的江淮小邑到如今的“大湖名城,创新高地”,合肥的城市管理者们在布局大建设之的过程中,遵循着因势利导的原则,拉开了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新框架。

  畅通一环的“入地”;慢行一体化和杆管线全部入地;密布全城的地铁“蓝图”,从无到有,一系列因势利导且具备国际前瞻性的创新设计,把合肥市民的眼光和标准引向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前沿,城市建设真正成为了每一个合肥中的常青工程。

  辉煌“大建设”,年年不寻常。

  “大建设”是合肥旧貌换新颜的传奇,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手笔、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、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,实现了城市量能的急剧扩张和人居的深度改善,促进了合肥城市形态城乡面貌的大改变。

  合肥人以一种只争朝夕的魄力和勇气,挥起如椽之笔,运腕如风,在合肥大地上描绘着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的梦想。

  2

  百姓幸福

  大建设福泽几百万市民

  在“80后”新市民莫凡的眼中,上世纪90年代来合肥读大学的时候,除了逛步行街和爬大蜀山,感觉合肥真没地方玩。现在好了,周末开车可到巢湖赏景、去大剧院听音乐会或者滨湖会展中心健身,享受口的休闲生活。

  纵观合肥近十年城建史,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项目数量都在不断新高,无不彰显出大建设不是刻意而为,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,只要合肥缺少什么、发展需要建什么,合肥将依然一往无前!大建设的春风吹拂着合肥大地的每一个角落,让当代人和后代人同被福泽。

  如果把大建设比作一首气势恢宏的史诗,她字字吟哦的都是民生。大建设作为合肥市最大的民生工程,始终在城市治污、园林绿化以及文教体卫等公益性项目上花上大力气,做足水文章、绿文章以及民生保障文章。

  居住,更舒适。老城升级、新区开发、危旧房、拆迁安置、公租房建设等,让市民从“有居”迈向“优居”。

  上学,更公平。先后新建迁建一大批中小学校,校安工程扎实实施,幢幢校舍更加坚固。小区有学校,附近有名校,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。

  文娱,更多彩。随着各类文体场馆等兴建,经典名作常现口,运动休闲不用再跑远,时尚潮流就在前大街,一个衣食富足追求更高品位生活的庐州城款款走来。

  ,更优美。通过水系治理、截污治污、调水补水和生态重建,不让一滴污水排入巢湖;让市民出门500米见绿、1000米见公园广场;生态环保优先,使天更蓝、水更清、景更美,奔向全国“最美省会城市”。

  大建设给市民带来的何止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,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、奋发图强的精气神。全市人民自豪感、归属感、幸福感空前加深,度、创新度空前增强,公识、文明意识空前提升……

  3

  经济腾飞

  搭起合肥经济新舞台

  要想富,先修。

  高架、轨道交通、新桥机场、高铁枢纽、内河航运……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骨架已经搭建,合肥正由一个“通过式的交通节点”,向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“放射式的交通枢纽”转变,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通枢纽。今天,国家三大战略中就有两大战略都覆盖到了合肥,合肥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,成为新丝绸之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
  大建设搭建了合肥经济对外腾飞的舞台。

  数据显示,去年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,合肥P增速比南京的9.3%快1.2个百分点,比杭州的10.2%快0.3个百分点;在省内城市中,合肥P增速领跑全省,比第二位的芜湖市10.3%高出0.2个百分点。

  随着交通的便利,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客商愿意来合肥投资。201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3.35亿元,同比增长15.4%。其中,工业投资2049.66亿元,增长9.9%;房地产投资1259.14亿元,增长11.7%。文化产业投资355.02亿元,增长27.8%。

  伴着城市长大,建设项目不断增加,也带动更多的人变得更富裕,为消费增添了刚性需求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全年,合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5元,增长9.6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9元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794、5053元;比上年增长9%。在万达广场上班的李小姐认为,“明显地感觉到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的出手也是越来越大方。”

  4

  执政高效

  “合肥模式”独辟蹊径

  王运亮是中铁24局安徽分公司的一线员工,近三年来他参与了合肥许多重大工程建设。从郎溪立交桥、临泉下穿、方兴大道涉铁工程,到轨道交通1号线1标、9标等等。

  “能参与大建设,对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荣誉!因为这里对工程质量和时间观念把控特别严,而且规则透明,少了人情纷扰,好好做事就行。”王运亮感叹,公司来合肥后跟随大建设脚步不断在壮大,去年底的合淮、西二环互通立交桥,用了不到100天就完成通车放行,创下了工期上的新纪录。

  合肥人以“挟泰山以超北海”的气魄和胆略,书写着合肥城市建设“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”。合肥,正以与信心跨越前行,彰显的是城市管理者执政的变化。

  时间观念是大建设的生命力,而“快”则是大建设的灵魂。

  大建设和接力赛跑一样,每一棒都要玩命跑,而从“大拆违”历练出来的“合肥速度”给“大建设”插上了加速的助跑器。

  质量保障是大建设的基石,质量优才能承受住时间的。

  规划要高起点,建设要高标准,在大建设中力求尽善尽美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,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专家的“挑刺”、群众的监督和历史的检验。回眸全市风起云涌的重点工程,早已实现了鲁班、詹天佑、全国人居范例等国家级质量项的“大满贯”。

  十年大建设创新,各项新举措的实施,走出了一条“合肥模式”道。

  投融资体制的,提升了融资能力;成立招投标中心,确立了有效最低价中标的原则,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;合肥工程建设市场,公开、、公平的原则选择施工队伍,引进了一批国字号、铁字号的大队伍参与其中;首次实行工程材料备案制度,借助第三方巡查等从源头上把好工程质量关。

  建高楼大厦敢玩3D模拟技术、“搭积木”造房子规模领跑全国、首创仲裁中心为农民工兄弟“说话”……合肥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智慧,勇于打破陈念和传统体制的,在城市建设领域探索出一系列创新,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。

  速度、效率、质量、安全,合肥“大建设”正是以这种昂扬的姿态向展示出举市而为的城市。建设者们既脚踏实地,敢走新,敢破难题;又登高望远,适度超前,不惧时议。

  奇迹仍在前方,合肥人信心满怀!

  未经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本网举报电话:

(责任编辑:admin)